“科普中山”推进新媒体科普工作高质量开展
传播科普好声音,践行“把科普领进门”使命
“人造太阳”有多亮?“五谷不分”中都有哪五谷?础颈换脸的原理是什么?在“科普中山”微信公众号里,这类科普文章受到读者的广泛阅读和点播。“科普中山”开通两年以来,“科普中山”编辑部联合“广东省李余仙科学名教师工作室”,共同拍摄原创科普短视频,在“科普中山”视频号推出共71期结合日常生活的有趣科普小实验短片,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其中31期内容被学习强国中山学习平台采用,点播量超55万次;转载其它平台科普短视频122条,播放量超10万次;粉丝量从个位数上升至38000余人次,初步形成多维的科普传播矩阵。同时,已累计转载各类权威科普平台文章796篇,内容涵盖国家科技动态、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生活科普等多个领域,既有深入浅出的科学原理解读,也有前沿科技进展的及时报道,还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小贴士和实用指南;撰写165篇原创科普文章,聚焦中山市内科普工作动态信息宣传。
“科普中山”视频号《未来科学家》拍摄现场
2020年,中山市科协创建“中山科协”公众号,开始将丰富有趣的科普知识“搬”上新媒体端,让中山市民动动指尖就能轻松“学知识”。为更好适应新媒体科普形势,服务市民科学文化素养提升,创新服务实效,市科协于2022年4月合并原市科协和中山科学馆的公众号为“科普中山”,由中山科学馆运营策划,市科协统筹和监督指导,建成多元化的科学知识宣传普及服务纯公益公众号。
“科普中山”旨在面向非专业人群,推送集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通俗化科普内容,践行把人“领进门”的科普使命。该号设有“科普君来了”“百科学堂”“原来如此”“未来科学家”“国之重器”等专栏。“科普君来了”作为原创性板块,以生动的原创滨笔形象“科普君”引导全市青少年儿童参与各项科普竞赛活动。目前,“科普君来了”已发布了110篇推文,引起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鸣;“百科学堂”和“原来如此”两个专栏现已发布100期,每期均从科普中国、科技日报、混知、果壳等权威公众号中,转载贴近生活、国家科技项目等方面的原创文章。2024年5月1日,“科普中山”公众号组织策划了线上科普知识有奖问答活动,通过精心设计题目和有趣互动,激发市民参与科普学习的积极性,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将专业的科学知识传递给公众。2024年7月,为助力科普基地提升知名度,实现新的传播方式,还计划推出“中山市科普基地打卡地图”小程序,通过地理位置标注和互动式打卡机制,为公众提供便捷的科普基地查询和导览服务。
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已于近日公布,中山市公民2023年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14.8%,比2022年的13.5%有了一定提升,比2020年的10.8%有了显着提升。“科普中山”在厚植创新沃土、夯实创新根基方面持续发挥积极作用。今后,该号将继续在科学传播的主题、内容、形式及交互等方面,呈现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特点,继续有效助力市民科学素质提升,为实现新时代科普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新经验、新探索。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