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AV传媒蜜桃天美传媒

您的位置: 首页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探讨思考>详细内容

科教一体 创造科学素质工作新境界

2016年12月01日 来源:
阅读:

科教一体&苍产蝉辫;创造科学素质工作新境界&苍产蝉辫;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倪闽景

    2003年由上海市科协和上海市教委联手,率先开展了国家科学教育试点:面向中学的“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培育计划——上海试点项目”,2005年又面向小学、幼儿园实施了“做中学”项目。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全民具备科学素质的远景目标,其中将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作为实现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的关键。紧密围绕《纲要》的精神和要求,上海市科协和上海市教委联手开展了“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科学教育推广项目”,旨在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促进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为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年轻一代。八年来,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推广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为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拓出一片广阔的空间。

    一、工作概况

    在“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科学教育推广项目”工作的各条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实现了科技界和教育界的大联合,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所属180个市级学会资源,教育系统近400多所试点学校,上万名科普志愿者队伍,上百个社会科普教育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建立起一套多元融合、联合联动的工作机制,为项目的全面推广和深化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过去几年,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推广项目建设了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1. 加强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科协之间紧密联合;2. 加强学会专家、一线教师、教育专家之间的紧密联合;3. 促进市区各级有关部门之间的相互联动;4. 促进试点学校与社会化实践基地之间的相互联动。并在此基础之上,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推动项目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新成绩、新进展:

   (一)确保项目推进质量,不断扩大试点学校范围

    项目开创以来,受到各试点区县的积极响应,试点学校的范围不断扩大。其中,初高中科学教育推广项目试点学校总数从2003年的33所到2010年的165所;“做中学”科学教育试点学校总数从2005年的80所到2010年的200所。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学素养

    上海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推广项目办公室不断加强师资培养,国内培训和国际培训齐步进行。“科学教育推广项目”市级教师培训累计15000余人次。“科学素养导航图”教师培训达100余人次。连续多年选拔优秀“做中学”教师赴法培训。2009年选拔首批优秀中学教师赴美参加“美中科学教育研讨会”,并签署美中科学教育合作备忘录,在此后的4年里将继续选拔优秀教师赴美研讨。目前,全市各个区县已全部成立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推广项目区县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响应项目推广行动,每年均根据本区教育实际积极推荐试点学校教师参与市级培训。

    (叁)、完善课程设置,突出校内外联动

    上海市二期课改,推出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课程模式。基础型课程构建了科学和技术门类丰富齐全的学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置科学与技术课程,产用“合-分-合”的模式,到高三再开设科学综合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融入大量试点项目。通过这些课程与要求,提供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以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为主,重点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发展和选择学习、科学探究能力。2009年市教委出台了“进一步利用科普教育基地拓展中小学课程资源的通知”,2010年市教委又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把学生参加校外科技活动,纳入综合评价内容。从制度上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引导学生到科技馆、公司、大学、研究院所等科普实践基地去学习科学、体验科学、发现科学。

    自2008年开始,每年举办“为一行动”——上海市未成年人“节能、减材、环保”系列活动,向未成年人宣传科学发展观,帮助他们养成关心“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等身边小事的习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就在前天世界水日,上海的121所小学的学生收集了401794个PET饮料瓶,积极参与“上海市小学生争当环保风尚小卫士”的活动,打破了原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

    (四)、滚动开发,丰富科学教学资源体系

    “科技资料包”和“教学案例”的开发,针对初高中学校,开发配套了多媒体教学素材库;鼓励教师不断对“科技资料包”开展深度研发。“科技资料包”、“做中学”案例集、“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包等一系列科学教学资源是上海市未成年科学教育推广项目实施的重要载体。

    视频详案的开发,自2006年起,组织项目试点学校和有关专家进行视频详案的试教、拍摄等开发工作,制作出教学过程完整、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视频详案,从而让更多的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录像来直观的掌握经典教学案例的授课方法。

     国际案例的编译,从2008年开始,组织科普实习教师收集国际优秀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案例,对这些案例进行翻译、汇编,形成数字化文本。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包的编撰 ,启动了中国科协和国家教育部下达的“科技馆活动进校园”试点项目。每个项目包以一个“科技资料包”为基础,编撰“两个案例、两个实践基地、两个实践手册、两个多媒体课件、两个研究课题、两个科学展具”的内容。

    “做中学”课堂教学百问百答的开发与实践。征集并筛选出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教育教学类”和“科学知识类”问题100道,邀请试点区教育专家、学会科学专家成立“上海市‘做中学’课堂教学百问百答”开发与编撰组,对一线教师多年来的教学难题进行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解答,最终形成第一本《上海“做中学”课堂教学百问百答》教师参考用书,为广大一线教师日常教学提供指导与借鉴。

    网上虚拟博物馆建设,已完成50多个网上虚拟博物馆建设,让孩子们在网络上了解和探究相关博物馆的知识和活动,并引导去实地开展活动。

    (五)、创建交流平台,展示成果经验 

    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推广项目已建立了三大展示平台,为广大中小幼教师提供了交流经验、展示成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

    平台之一: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发展论坛。该论坛已经举办了7届。内容上既注重对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整体发展的探讨,又立足于科学教育中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和运用等方面的交流。论坛还邀请了美国、法国未成年人科学教育项目专家及获奖教师作主旨报告和专题演讲,传授理论与经验。

    平台之二: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网。已经创建并在逐步完善的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网(www.2049sh.org),发布了各类未成年人科学教育的动态信息,展示了教师的教科研成果,提供教学资源的下载等,同时网站的在线论坛也是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网站还特别增设了在线的中英文论坛,除了发布一些国际科学教育信息外,还设立教师问题栏目及教师与科技专家的交流栏目。

    平台之三:资源共享平台。以上海科普网作为门户网站,展示各类科普资源。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资源,未成年人科学教育资源主要展示学会专家和教育专家共同开发的“科技资料包”、“做中学”案例、视频详案以及国外教学案例等科学教育资源。现在已经增设扩建在线论坛,为中小学、幼儿园课内外的科学教育提供强大的支持。

    (六)、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志愿者队伍

    高素质的项目志愿者队伍是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推广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上海市科协所属的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不断发展,吸引了来自科学、教育、文化、医疗、新闻等各条战线、有志于推动科学普及事业发展的热心人士广泛参与,目前会员总数已超过10000名,不仅包括两院院士,还聚集着一大批优秀的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中小学教师和高校大学生。

    (七)、构建评估体系,及时调整策略

    为把握项目的实施情况,项目内部需要对进展情况等进行测量评估。自2008年开始,已经初步建立了项目的监测体系,制定了统一量表,尝试以此为标准,每年对各区各学校进行测量评估,开展项目调研与监测,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发现不足。2009年上海首次参加翱贰颁顿组织的笔滨厂础测试项目,对本市15岁学生科学素养进行了国际尺度的评估,上海学生的科学素养成绩为575分,位居笔滨厂2009参与的65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名。而参与笔滨厂础最大的价值是让我们了解了国际上对学生科学素养的界定和要求,学习了国际上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八)、积极辐射传播,实现共享共赢

    项目活动的开展和推广,不仅仅局限于上海本地区,还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将上海的经验与成果介绍、传播到山区、农村地区等,为未成年人科学教育项目在全国推广、为未成年人科学素养的整体提高作出贡献。为此,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活动之一: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上海赴西部、山区科技传播活动。和西部、山区的10家省市科学技术协会和教育部门进行合作,对其科技教师进行“科技资料包”的远程网络培训,并先后到达甘肃、青海、河南、贵州等省市开展系列科普教学讲座,培养科技示范教师400多人,有近5万名师生在科技传播活动中受益。

    活动之二:中国群英计划——上海市农村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群鹰飞翔计划”。以“科技资料包”为依托,组织专家在试点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科学探究和体验活动,并组织针对农村教师的科学教育系列培训和以提高家长科学素质的讲座等活动。

     (九)、开展“上海青少年‘与世博会同行—在科技中成长’系列活动”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次集中展示世界各国城市文明发展成果的历史盛会。其核心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副主题为“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等。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积极组织学会专家、科技教师、科普志愿者对科学教育推广项目中紧密结合世博主题的“科技资料包”进行二度开发,开展“上海青少年‘与世博会同行—在科技中成长’系列活动”,通过科技讲座、参观游览、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青少年深刻地理解上海世博会的核心理念,学习蕴含其中的科技人文信息,打开科技文化学习与探索的国际视野,从而培养他们在科技创新、探究实践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基层学校抓住机遇,开发了一批低碳、环保、新能源等方面的校本课程。

    二、工作展望

    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已经纳入上海市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完成,最终形成一个鲜明的科学教育模式,顺利融入教育体系,实现科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之上,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紧密结合青少年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

     项目的实施要继续与“长叁角青少年科技创新月”、“英特尔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海科学会堂青少年英才俱乐部”、“上海市国际青少年创新峰会”、“头脑奥林匹克”等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活动紧密结合,让更多的青少年在学习与使用“做中学”探究案例、“科技资料包”的同时,参与到科技创新系列活动中,积极开展探索性学习与实践。要更有效地配合好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拓展性、研究性学习,积极开展学生创新素养培育项目。每年投入4000万元在全市中小学推进创新实验室和创新课程建设。

    (二)积极开展青少年科学素质教研活动,促进科学教育教学与实践

    科学界、教育界以及市级区级各个部门相互协调与紧密配合,组建一支能够深刻理解青少年科学素质、了解青少年科学素质发展规律、懂得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方法的教学引领者。积极扩建一支包括学会专家、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在内的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教研小组,集中开展未成年人科学素养方面的系列教研,将教研成果及时应用于课程设计与实施,提高科学教育教学与实践的有效性。

    (三)进一步拓展科普教育基地,提高中小学课堂的开放性 

    从2006年起,上海首批推出了上海隧道科技馆等10个科普教育基地,在11个区县试点开展中小学生在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并纳入课程教学和学生综合评价之中。目前已经参与此活动的科普教育基地已经达到29个,今年将完成第4批基地建设,其总量将达到39个。同时上海将从小学开始,逐步在基础教育阶段推广“快乐活动日”活动,拿出整个半天时间开展各种科技、艺术、体育活动,确保校外资源的充分利用,让孩子们体验更丰富的学习经历。 
在上述工作基础之上,我们将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深入推进项目发展:

    一是“由表及里”地推进。在目前基础上,由科技专家与教育专家紧密携手,共同探索出未成年人科学教育内在规律,使未成年人科学教育工作“更科学”。

    二是“由静及动”地推进。要创造更多的实践与操作机会,进一步转变学习方式,让同学们“多动手”。

    三是“由点及块” 地推进。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同时以每年10%的比例进一步增加试点学校数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受惠于科学教育推广项目。

    四是“由小及大”地推进。竭尽全力,扩大参与该项目的科技人员数量,壮大项目推广工作队伍,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能有机会面对面地领略科学家的风采。

    五是“由内及外”地推进。积极落实校外教育工作精神,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引导学生到公司、大学、研究院所等实践基地去学习科学、体验科学、发现科学。

    3月14日上海召开了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其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在教育价值取向上,要从过度追求现实功利,转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质量评价上,要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而多样的综合评价;在学生培养模式上,要从标准化、同质化教育,转向注重需求导向的个性化培养;在教师专业发展上,要从强调掌握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转向注重专业素养和教育境界;在教育管理方式上,要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转向更加强调思想和专业引领。全面提升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我们重要的工作之一,任重而道远,我市将联合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同仁们一起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而努力,创造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的新境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