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思明区以“六个转变”为抓手建立科普长效机制
近年来,厦门市思明区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福建省科学技术条例》,发挥科协的群团优势,突出主题、创新特色、健全网络、完善设施,推动科普工作社会化、制度化、常态化,初步形成六大机制,实现六大转变,建立了科普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了全民科学素质。
转变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实现科普工作由部门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
思明区坚持把科普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了科普工作由台后走到台前,由配角变为主角,由协作到牵头的转变,真正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新格局。一是全面制定工作规划。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把《纲要》实施列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纲要》实施方案,把“全国科普日”、“社区科普大学”、“气象科普主题公园”建设等主要工作纳入年度工作重点并予以督查和考核。二是建立领导协调机制。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颜智伟担任组长,黄嘉斌副区长担任副组长,18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纲要》领导小组。叁是健全工作落实机制。建立了科协全委会、科协主席会、秘书长工作例会、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科学素质领导小组会议和专项工作现场会等会议制度,有效地推动科普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四是完善考核管理制度。区委、区政府将《纲要》实施情况和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工作纳入部门和街道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并建立起科协系统表彰制度,两年来,共表彰了186个先进集体和个人。
转变二:建立重点人群工作机制,实现科学素质行动由分散向集中转变
思明区切实加强重点人群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带头示范作用。科学素质教育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形成了社会关心科普,人人提高科学素质的新风尚。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努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共举办科普活动1206项,科普讲座518场次,25000多人次听课。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科普活动,如利用春节等传统佳节和纪念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高科普宣传效果。二是着力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积极组织青少年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等比赛,在校中小学生参与率达到90%。两年来,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700多项,获奖5100多人次,其中全国金奖300多项,获奖人次600多人。6个项目分别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银、铜奖。叁是积极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两年来,举办了在岗培训、继续教育培训872期,培训28.5万人;举办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班366个,培训15.6万人;举办城镇失业人员培训班368个,培训21846人。四是着重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两年来,全区组织干部科普报告会、讲座11次,参加达4000余人次。积极组织公务员参与各项科技活动,以实际行动提升自身科学素质。五是加大科普阵地建设力度。目前,有科普画廊108个、科普活动室124个、科普楼院411幢、科普书籍100多万册、2个电子显示屏;先后与辖区27个科普教育基地共建;建有5家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5所科普大学和12个心理咨询室、8所气象哨和3个区级科普活动中心,为公众接受科普教育提供了场所。
转变叁:建立科普联动机制,实现服务功能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思明区不断完善科普联动机制,形成了“大联动、大协作、大平台、大科普”的新格局。科普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实现了科学素质行动由单一到多元、由局部到整体、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一是组织机构健全。全区10个街道和96个社区均建立了科协组织,已形成以区科协、街道科协、社区科协和公司科协为主干,区属相关部门和辖区科普基地为辅翼,点面结合、上下互动、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协调配合的科普工作网络,确保科普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科普队伍健全。目前,全区建有120多支共3000多名的基层科普志愿者队伍和科普宣讲团,还组建了一支由2000多名中小学生组成的小小科普志愿者队伍。叁是科普经费有保障。在全国率先将科普经费列入街道财政预算,在全省率先形成了区、街道两级都纳入财政预算的格局。2010年含各街道投入的科普经费,人均科普经费达4.2元。
转变四:建立环境优化机制,实现科普由体制内向社会化转变&苍产蝉辫;
思明区大力优化社会环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科普工作由政府主办向社会全方位参与转变,实现了科普资源的综合利用,推进了科学素质行动的社会化。把科普活动融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和全省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中,积极组织发动各街道、社区、学校、科普教育基地和公司等举办“科技?人才活动”、全国科普日等科普活动,提高科普工作的渗透力。利用《思明科普》刊物加强宣传,并积极向大众科技报、福建科技报等投稿,增强科普工作的影响力。
转变五:建立示范试验机制,实现科普由特色向品牌转变
思明区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形式,狠抓示范创建,实现了科普由特色向品牌的转变。一是大力开展科普示范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科普文明家庭、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科普示范楼院、社区先进科普图书室等评选活动。目前,有8个街道荣获省科普先进街道,有67个社区荣获省科普示范社区,该区已经连续四届获得福建省科普先进区称号。二是着力打造科普特色品牌。发挥社区科普大学分校、科普教育基地等阵地的作用,积极开展如“小小科普志愿者社区行动”等具有明显思明特色的科普品牌活动。三是基层科协工作开展彰显特色。各个街道和所属协会、学会开展具有特色的活动,彰显基层科协的特点。莲前街道积极利用辖区的资源,开办了科普大学和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鼓浪屿街道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篔筜街道注重基础设施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厦港街道创新性地成立了厦门首家家庭式科普教育基地;梧村街道、嘉连街道发挥自身基础好的优势,积极抓好全面工作;开元街道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中华街道利用大屏幕,开展科普教育工作;鹭江街道积极开展“手拉手、心连心、两岸情”两岸青少年科普夏令营活动等特色工作;滨海街道从健全科普设施、阵地、队伍入手,打牢基础,拓宽渠道,积极开展科普工作。
转变六:建立科学知识普及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实现重社会效益向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转变
思明区街道科协及所属团体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围绕中心工作,整合社会资源,促进了科学知识普及与科技成果转化紧密集合,促进科学技术与发展大局的紧密结合。发挥辖区内厦门大学、国家海洋三所等高校院所人才众多、科研力量雄厚的优势,着力构筑政府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合作平台,每年举办“思明?高校?院所?公司?投资机构科技项目推介会”,组织公司参加“6?18”交易会、“9?8”投洽会、“深圳高交会”,畅通科企联系渠道,有力地促进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此外,还为区委、区政府建言献策,如提出了“曾山生态地质科普基地”等议案。
提升科学素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该区将继续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加大落实《纲要》力度,加快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为全面提升软实力发挥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