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系统化的欧洲科普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让公众理解科学”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各国所关注的话题,欧洲也不例外。目前,以德国、英国、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结合自身优势,形成了全面、系统又富有特色的科普体系,实现了公众科学素质有效提升。
德国:科技集市+科学年&苍产蝉辫;搭建不落幕的科普舞台
德国重视向公众普及最新的科学进展和发明。2000年以来,联邦教研部发起了“科学年”活动,活动涉及多个学科,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系列科普活动,让科学家们与公众直接交流。此外,被誉为德国“最聪明之夜”的“科学长夜”每年都会举办,在此期间,科学家认真回答参观者的提问,演示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激发参观者的兴趣,引导青少年进入科学的大门。
另外,德国许多中小城市每年都会定期在市政厅前的广场举办“科技集市”。这种集市类似于圣诞集市的形式,各科研机构、大学都会在广场上支起大棚,摆放好各种仪器和宣传资料供过往人们参观。&苍产蝉辫;
瑞典:公民科学素质高 成功教育体系是“功臣”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瑞典重视从娃娃抓起。在瑞典,中小学教育的一大重点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小学生在8岁前一没有考试,二没有任何成绩评定。小学课程设置以培养兴趣为主,除语文、数学和自然等必修课外,还有家政课和手工课等培养动手能力的课程。很多瑞典人都是在学校学会烤蛋糕和煎奶油饼等简单食品制作的&苍产蝉辫;,他们往往成年后仍保存着自己当年在学校亲手制作的简易板凳等小物件。
芬兰:利用公共图书馆&苍产蝉辫;全面进行科普阅读
芬兰全国有近千个公共图书馆,包括科技图书馆在内的所有图书馆为所有读者免费提供借阅各类图书的服务。芬兰人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源汲取各种新知识。
法国:科普从娃娃抓起&苍产蝉辫;
科学工作者认为,孩子从幼童时代起,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势利导回答他们的提问,会有利于他们知识的形成。于是法国发起了“动手做”计划。该计划强调尊重儿童的求知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动手做”,从而激发孩子们对科技从好奇到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和自觉性。
学校课程也做了相应的修改。目前,法国小学从一年级就设置“发现世界”课程,让儿童从小逐步了解人类生活环境、物质和物体、人体结构等知识。从叁年级开始设置“科技课”,由浅入深地介绍生物、人体生理卫生、天文、地理、能源、材料、技术操作、计算机应用和软件知识等内容。现在每到假期,家长就带着孩子观看各种科普展览,或者到博物馆、大工厂参观,渐渐形成了“科普旅游”的热潮。&苍产蝉辫;
挪威:在科技馆亲身体验“北极危机”
挪威叁面环海、狭湾遍布、领土狭长,全境1/3领土位于北极圈内,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十分敏感。因此,挪威从娃娃抓起,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生态教育。
奥斯陆挪威科技馆常年举办“气候未知数”展览,当地小学将此作为环境教育课的课堂。展览非常简单,在排球场大小的展区内放了几个大冰块,地上全是冰块融化后的积水,大概有半尺深,进入展区需要换上雨鞋。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对于小孩子来说,要在这个深度的水里行走颇为困难,而且,展区内不时会有人造雨从天而降,弄得孩子们浑身是水。科技馆负责人说,就是要让他们通过这些模拟场景,亲身感受到气候变暖带来的不便,从而关注气候,关爱生态。&苍产蝉辫;
英国:创新手段实现全国科普
在英国,想要将科学隔离在生活之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科技节、媒体、博物馆……一系列的科普手段,让公众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网罗”前沿的科学知识。
举办科技节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想要打造在世界范围内极负盛名的科学庆典,就需要的下些功夫了。爱丁堡国际科技节就是这样的代表,相对于传统科技节,爱丁堡科技节的特色在于其很强的互动性、参与性,将知识贯穿于城市游览之中的独特巡游活动,提倡家庭集体参与的丰富活动,以及更生活化的主题与内容。该活动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学科,为各领域的学者和公众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而由几十个机构组织统筹,科技团体或各大高校成为主办方的组织运营方式也是其成功要素之一。
很多英国青年对科技的兴趣起步于参观英国各个博物馆。英国博物馆鼓励参观者特别是孩子们动手参与,在实践中学习科技知识。英国的科学家十分愿意在科研之余从事科普工作:无论是在科学节、科学周,还是在其他各种科普活动中都少不了科学家的身影。具有科普工作经历是英国科学家引以自豪的一件事情,如果哪位科学家被英国叠叠颁选为一年一度的圣诞科普讲座主讲者,其荣誉不亚于获得一项科学大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英国的各大报纸均开设了科普专栏、专版,其中以《星期日泰晤士报》的《发明创造版》、《金融时报》的《技术版》最为出名;英国各大电视台、电台也开设了科普节目,其中叠叠颁每年圣诞节时播出的圣诞科普讲座闻名全球,该讲座以当前人们最关心的科技新知为话题,对象是中小学生、方式深入浅出,因此几乎每年的圣诞科普讲座都成为科普讲座的范本。
此外,英国还拥有世界上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普周刊《新科学家》杂志,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英国《自然》杂志也经常刊载科普文章:英国政府曾在1995年的科学周上发表政策性声明指出—个国家的竞争力依赖于科技及科技工作者……因此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理解科技、投身科技工作是英国将来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关键。